※聲明:本站所有圖片由出租DVD擷取或是google搜尋轉貼,該影像財產權仍屬該公司版權所有,如有侵權煩請告知並立即移除
年份:2014
國別:台灣
類型:懸疑、劇情
導演:張榮吉
[劇情簡介]
一如往常的上學日,不尋常的意外改變了命運,在彼此相互隱瞞的秘密中,他們成為了「共犯」。獨行俠黃立淮(巫建和飾)、壞學生葉一凱(鄭開元飾)以及模範生林永群(鄧育凱飾),三位性格迥異且原本沒有交集的同校高中少年因緣際會下相識,聯繫他們的共同點,是一起在上學途中目擊了女學生夏薇喬(姚愛寗飾)的意外死亡事件!
為了探查夏薇喬的死因,他們三人組織了一個祕密結社,一同展開調查行動;結果,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卻永遠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與過往生活!因為要維繫彼此之間的友誼,有人私自隱藏了祕密,有人被罪惡感糾纏,有人竟淪為全校公敵,三人的共犯結構逐漸開始崩裂。
本片清一色使用新面孔年輕演員,看得出來個個以後都是潛力股
這不是一部恐怖片,不過既然看完了還是寫在這邊給大家瞧瞧,會看這部當然是高度期待,見證本土懸疑推理的電影走出嶄新的一頁,坦白說,一開始還挺有模有樣,可是當電影漸漸顯露一點眉目之後,心目中那股不良的預感再度浮現,果然開始走鐘,又回到台灣電影固有的那種調調。
巫建和:霸凌我?老子我一個可以打十個咧
"共犯"來自於本土新銳導演張榮吉之手,若對台灣電影稍有涉獵的話,其成名作"逆光飛翔"可以說獲得各界一致好評,不過既然提到了還是要講點話避嫌,一來"逆光飛翔"我沒看過,二來大家也知道,向來我只看娛樂片,所以問我有啥看法,只能說台灣拍攝這樣立志、發人省思的電影非常有一套,但相對的也可以說,若不拍這種電影,我不知道台灣到底有幾部純娛樂片可以拿出來見人。
鄧育凱飾演人性崩壞的乖學生,可以去他的FB瞧瞧,本人很帥
早在當初"共犯"上映之前,我便主動地對本片做初步認識,就題材而言,頗有模傲日式校園推理的氛圍,三名互不認識、性格、背景迥異的高中生,在上學途中同時見證同校女學生的墬樓命案,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這三名學生決定扮演起偵探的腳色,將會在電影當中替觀眾抽絲剝繭,還原整起事件的真相。
鄭開元,三男角中外型最搶眼最性格,難怪可以紅到對岸跟楊冪拍戲
有別於歐美系的推理,經由像這樣突如其來的觸發事件,由非正統調查體系(如警察、偵探)的市井小民扮演起偵探的腳色,在日系推理可以說已經凌駕於正統調查體系之上的大宗(連帶地深受日式推理影響至深的台式推理,也有很多作家寫這樣的題材),會有這樣的趨勢其實並不意外,相對於正統調查體系耗費極大篇幅在偵查與問話,非正統調查體系的偵查過程往往不按牌理出章,天馬行空的偵查方式也顯得趣味許多,比較起來,前者容易令讀者感到呆板與沉悶,後者則遣詞輕鬆節奏明快,這也是為什麼現今有的推理小說走輕小說的風格之後,別有一番風味的原因。
姚愛寗,很漂亮,但感覺瘦到有點可怕
而說起校園推理,更是這種非統調查體系最適合發揮特色的題材,經由中學生稚氣未脫卻偶爾神來一筆的想法,讓偵查過程別有一番風味,這感覺類似於美國校園YA片,見證西方人放蕩瘋癲的中學生同樣道理,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我對本片產生高度期待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大原因,當然是我完全信任張榮吉的執導功力,氣氛掌握絕對能夠呈現出懸疑電影該有的味道。
當然,前面我已經提到了,本片的發展完全沒有演出我要的那種感覺,不過在深入探討之前,先來談談本片在演些什麼。
溫貞菱,打扮起來也是正妹一枚,可是本片一直皺眉頭很搶眼
延續先前的介紹,三名主人翁在同時進出警局、接受校園輔導之後,對於同樣身陷疑雲風波,而產生革命情誼,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使他們決定一起調查這起命案的真相,雖然同校卻從原本彼此互不相識,漸漸演變成同進同出的夥伴,一同潛進死者的家裡調查死者的生活起居習慣,一同假扮死者朋友博取死者母親的信任及證詞,漸漸地勾勒出死者生前的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並且決定一起制裁最後的嫌疑人。
洪于晴,感覺有點料,不過一直讓我想到蘇打綠主唱就一整個怪怪的感覺
如果想瞭解更多的細節,最後的暴雷區我會分享更多我對於本片劇情的解讀與看法,在此之前,我先用一個推理迷的角度來看待本片劇情上的表現,在這邊應該已經不只一次地宣揚推理小說的範疇,或許有人認為本片雖然主打懸疑推理,然而實際上這個主打嚴重欠缺,甚至可以說毫無推理的成分可言,尤其在偵查過程中幾乎都是在建構死者的人格背景,這對於調查死因更可以說毫無任何實質意義,對於推理小說而言,死者必須有絕對存在的意義,它可以是負責修飾詭計的華麗,也可以利用來強化殺人動機的爆發力,更是指認兇手的絕對證據。
梁赫群,扮演廢物的學校主任挺有模有樣的(很機掰的那個樣)
然而,當初本片吸引大家好奇而觀賞的離奇命案,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推理小說中屍體應該表達的意義,這就來了,這不就是大家詬病本片的最大問題-推理元素的嚴重缺乏,如果你也抱持有這樣的想法,抱歉,我會很大言不慚地表示,充其量你只是侷限在推理小說框架中的讀者,稱不上能將推理元素發揮到淋漓盡致、出神入化的推理迷,儘管本片的屍體並不算直接參予本片的詭計,但本片還是部不折不扣的本格推理劇,頂多只能詬病它不夠典型而已。
黃鐙輝,客串警察,沒什麼出場鏡頭
之所以認為本片仍算本格推理,這得取決於你對於本片詭計的解讀,客觀來看,本片可以說重新詮釋"共犯"的意義,兇手為了實現"共犯"的理想,有目的性的佈局實行詭計,終於達到兇手的目的,(一)兇手、動機(二)佈局、詭計(三)偵探、解謎,三位一體便足以成為本格推理,推理小說不是一定要死人,詭計也可以只是為了成就某種理想而存在,而本片以獨到的想法去詮釋"共犯"結構,進而促使觀眾體認孤獨也可以很可怕的這個中心主旨,手法上倒是挺令我感到新穎帶點驚奇。
柯佳嬿,扮演一個很冷血的輔導老師
然而,我畢竟是個務實的人,若是問我這部片子到底好不好看,我還是會直接了當地表達,完全稱不上好看,甚至覺得有點難看,一定會有人反問「阿不是說很有趣,都給你講就好拉」,有點難表達那種感覺,我舉個例可能比較好說明,一部說故事技巧高超的推理小說,能夠迅速地引導讀者融入小說中的氛圍,結果詭計推理卻虛到不行,而另一種就是詭計相當高明,卻在故事編排上漏洞百出,不懂如何鋪陳與爆發,這都是埋葬一個好的題材的致命傷,只能說推理懸疑片處理技巧格外不簡單,但卻是表現一個作品成熟度的重要指標。
普隆拱偵探團:恩.....這個死亡姿勢這麼怪異,一定是死前留言對吧
等一下,妳剛剛腳是分開的吧,怎麼可以鏡頭網下拍就合起來咧,這樣觀眾會不開心耶
我對於"共犯"無法給予太高評價的理由是,儘管在"共犯"意義上有所獨到的發揮,但在整體架構的鋪陳上缺乏推理小說該有的成熟度,過多不符邏輯、違背常理的設定,再怎麼不精明的觀眾,都很難不去發現事有蹊蹺,高度懷疑某人一定是在搞什麼飛機,以致於後期揭露真相的爆發力嚴重不足,甚至飭之以鼻,有這樣的結果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
李烈,一直都在演媽媽
以上便說明了說故事技巧的重要性,接著要談的是本片的故事性,本片就篇幅而言,大致分為五五波在四個人身上,其中死者一個人便佔據大半篇幅,另外一半再分給三名偵探,死者的部份就是很典型的叛逆與離群,其他三人也有各自必要陳述的人格特質,本片之所以如此重視腳色刻畫,本片目標明確、忠於執行表達孤獨的各種面相這項主旨,意圖固然沒錯,但就仔細咀嚼韻味之後,可以說毫無驚艷之處,所陳述的一些校園現象都太過於稀鬆平常、不足為奇。
小朋友,脫褲子我幫你檢查有沒有蛋蛋
葉一凱:好弱喔,我跑步姿勢這麼怪異也追不上
即便如此,對於張榮吉導演的評價,我還是給予正面的肯定,至少我認為就懸疑電影而言,儘管有點不知所云、本末倒置,但已經是目前台灣電影界最接近校園推理該有的那種感覺,其次,就是誠如大家所言,這部片子拍的真的很有美感。
總結,我覺得本片還算看看無妨,至少我覺得再怎麼爛,都比萌甲好太多了。
聽說高中生精彩欸都要躲在暗暗的地方看才有感覺
緊接著底下我將就推理迷的角度來解說本片的詭計鋪陳與腳色特色,當然這一定會牽涉到劇情透露,而且會有點囉嗦,所以老話一句,不怕雷的再繼續囉。
葉一凱:欸,為什麼我們這麼聽你的話阿? 黃立淮:對阿,我才想測試叫你們吃屎會不會也照做
底下,我將會解說何以我認為本片依然是屬於推理小說範疇的理由,其實推理小說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不過就我理解,一部作品包含偵探、死亡死者(或事件,因為不一定都會死人)、詭計、推理、兇手、動機,便足為成為一部推理作品,有別於與懸疑的差別在於,就在於推理的過程所得到結果,對於找出兇手、發現真相是否有實際的助益(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火線追緝令"不能稱為推理劇,因為推理只得到兇手遵循聖經七宗罪的模式殺人,但兇手最後還是自己蹦出來的)。
雖然說這部電影一點也不難理解,不過我還是當做大家看的一知半解,請各位跟隨我的步調,慢慢剖析這部"共犯"到底在演些什麼。
很明顯地為了營造推裡劇的氛圍而作的腳色分類,雖然覺得有點是在硬湊的腳色關係
黃立淮*林永群*葉一凱*夏薇喬
"共犯"的主要腳色不多,但每個腳色與組合都隱含導演想表達的意義,這個組合很剛好地有個共通點--孤獨,黃立淮-因為看起來個子嬌小、瘦弱寒酸而飽受霸凌(然而,巫建和本人聽說是個散打高手,啥米情形...),代表的是弱勢的孤獨,林永群-功課好人緣佳,雖然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大堆人,但是不外乎都是一些請教課業、稱不上是朋友的同學,代表的是不被了解的孤獨,葉一凱-學校的問題學生,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代表的是高傲的孤獨,夏薇喬-沒什好講的,就是一種憤世嫉俗的孤獨。
很明顯的,髮型絕對是黃立淮被霸凌的主因
黃立淮*夏薇喬
這個組合的共通點是,孤獨來自於無奈,但都因緣際會找到一個出口,夏薇喬在圖書館的某個角落,"異鄉人"旁塞進自己的日記,期望有天有個能夠理解自己的人,可以看到這本日記,於是就在朱靜怡因緣際會發現日記本之後,便成為夏薇喬的一個出口,黃立淮則是利用了夏薇喬的墜樓事件,捏造死因實行詭計誘使林永群與葉一凱參予調查計畫,成為黃立淮的出口。
是的,黃立淮與夏薇喬都是渴望有人陪伴的,只是他們的方式異於常人就是了。
夏薇喬:奇怪欸,妳嘴巴一直這樣揪著,偶像是陳昭榮嗎?
夏薇喬*朱靜怡
這是一個刻意製造對比的組合,夏薇喬家境富裕眉目清秀,行為卻特立獨行難以用常理判斷,終致同學疏離,相反的朱靜怡雖然長相平平,功課也馬馬虎虎(這句話有爭議,因為這句話出自於林永群的判斷),但是卻平易近人、明事理辨是非,而身受同學的愛戴,也因此除了在圖書館的因緣際會,朱靜怡的高人氣也成為夏薇喬找到出口的最佳選擇。
簡單替各位找到幾個組合,這是很典型的電影使用共鳴的方式來輝映主題的手法,其次,我用各腳色介紹的方式,來說明各事件的始末。
林永群: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耍我嗎?看我水中使用霸王肘讓你死個痛快
夏薇喬,因為母親長期工作在外,疏於照顧的情況下,而產生人格上很大的扭曲,電影嘗試以多重人格來形容這名腳色,但刻畫形同虛設,有講跟沒講一樣,這名腳色除了是強化孤獨這個主題的元素之一,基本上與本片的詭計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以推理小說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待成是兇手丟在命案現場混淆視聽的假證據,讓戲裡的偵探與戲外的讀者失去正常判斷的障眼法,但是回過頭來講,沒有任何推理小說會在假證據上耗盡大半篇幅做文章,結果最重要的證據只出現某頁的某個角落。
這部戲從黃立淮溺斃後開始走鐘,完全偏離推裡的範疇
再來,談談夏薇喬墬樓的真相,很明顯地墜樓這件事情,並非是夏薇喬的原因,儘管這傢伙就是很白爛地喜歡在護欄邊找死,但是他會墜樓的原因無外乎是為了接住即將掉下的項鍊,絃外之音是表示外表冷酷的她還是很在意與母親的關係,所以意外墬樓應該是沒什麼好爭議的,會有人認為自殺的,可能來自於墬樓瞬間的慢鏡頭特寫,夏薇喬表情太過安逸,有種得償所望的感覺,但我卻不這樣想,我認為那股安逸可以解讀成瞬間的頓悟解脫,但墬樓絕非她的本意,更簡單的看法是,導演只是想把墬樓拍的美美的而已。
人帥也挺麻煩的,不僅女粉絲眾多,連男同學都慕名而來示愛
談點對於夏薇喬這名腳色的感想,坦白說我感到相當不以為然,儘管人總是需要關心,但是相對於夏薇喬這樣情形的人,還有更多生長在更艱困環境中,卻依然能夠對環境週遭人事物具有高度應對進退能力的人,這也是我先提到,電影設定這樣的人物,無法掀起太多觀眾內心漣漪的原因,講難聽點就是過太爽,生活無憂無慮才會在那邊想東想西,就像很多殺人犯一樣,把自己的所作所為歸咎於旁人的漠視,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完全無法博得我的同情。
不要阿~~~~我們應該是在拍親新的校園學生劇場不是嗎?
黃立淮,一個長期受到霸凌的弱勢學生,在尋找夏薇喬的行動中,扮演的是偵探的腳色,片尾最後的倒述很容易明白,黃立淮早已調查出夏薇喬的死因可能就藏在他的日記本當中,但是他隨即產生一個邪惡的想法,他選擇隱瞞事實並捏造事實,讓三人成立一個形影不離的半調子偵探團,成為本片核心詭計,順序是--夏薇喬墬樓-->三人首聚討論夏薇喬-->黃立淮找到日記本但隱瞞-->夏薇喬住所勘查-->黃立淮捏造紙條、引導辦案-->黃立淮溺死...,後面不屬於推理小說範疇的就不討論了。
夏薇喬:推裡這麼薄弱,還不如讓我來演鬼片...
簡單兩個主要角色的介紹,基本上已經構成先前所言,本片算是有涵蓋幾個本格推理必需的幾個主要元素。
(一)兇手、動機
經由我剛剛的解說,我想大家應該很容易明白,本片的兇手就是黃立淮,動機當然就是希望留住林永群與葉一凱這兩個,來自於夏薇喬墬樓事件而得到的朋友,這兩點沒有什麼問題,也算有表達出導演想表達的"共犯"。
(二)佈局、詭計
黃立淮在夏薇喬墬樓事件後得到靈感,由於事先已經知道夏薇喬墬樓真相,包括日記本所在處與FB有朱靜怡突兀的照片,便開始幾個簡單的佈局,首先藏好捏造來自於夏薇喬控訴朱靜怡的紙條,之後再假裝是在夏薇喬房間得到的,詭計就是啟動三寸不爛之舌,洗腦另外兩人相信夏薇喬的死與朱靜怡有關,並利用事先得到FB的情報,營造朱靜怡是個壞女人的形象。
講到這裡,我已經有點忍不住想批評本片的三流詭計,第一,不管說很多電影都會營造患難與共時的互助互信,但是這種連求證都沒有就毫不猶豫跟風的行為,簡直已經到了超乎常理、娛弄觀眾智商的等級,再者,光憑一張紙條(而且還是黃立淮自己的筆跡...WTF)跟FB的照片,連葉一凱自己都嘴巴說這不能代表什麼,結果身體還是挺老實的跟著搞飛機。
連導演自己都覺得站不住腳的詭計,結果硬是要設定成是劇中的革命情感,況且黃立淮始終保持行動的發起者,要不讓觀眾懷疑這個人都很難,三流詭計與毫無意外的兇手,這樣就要稱這是推理劇,實在有點小看推理小說應有的水準。
(三)偵探、解謎
本片解決詭計的重點只有五分鐘跟一句話,當葉一凱終於與朱靜怡溝通時,朱靜怡說了一句話,「難道你們從來都沒有懷疑過這些東西嗎?」,有阿,在戲外的我當然有,可是我完全無法明白劇中人物卻一股腦兒的相信所有來自於黃立淮的情報與指示,於是也確定了兩個在本片的元素。
偵探就是葉一凱,當然不是說他特別精明,只是劇情安排剛好讓他對號入座,符合偵探的定義罷了,也負責到圖書館找出日記本,透露訊息給觀眾,夏薇喬的死只是幌子,黃立淮才是真正的兇手(雖然真的只是在搞飛機)。
證詞也是許多推理小說解謎的重點要素,雖然本片的證詞只有唯一來自於朱靜怡,終於撐到最後才跟葉一凱開啟溝通的橋梁,但只要與一個關係人談話能解決的一個詭計,這不是垃圾詭計不然是什麼。
這表情剛好詮釋我終於寫完本篇的心情,累死我了
以上我只是試著說明何以我仍然將本片歸類在屬於本格推理的幾個要點,並嘗試解說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但還是無法改變我對本片推理元素發揮完全失敗得這個事實,平心而論,本片的動機與想法真得還不錯,聲東擊西的方式,表面上在調查死亡命案,實際上是實現交朋友的目的,但是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是,完全不懂得如何鋪陳與控制訊息的透露。
喔喔喔~~~這個角度真是太銷魂了
電影推理劇的形式實際上只進行到一半,然後就開始台灣電影的那種調調-人性糾葛,苦主是林永群,這也是這名角色在本片存在的意義,在推理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著墨的地方,至於後期不在我想討論的範圍,有的人看了很有想法我沒意見,至於我....就說沒意見了阿。
不可否認,本片連墬樓都可以拍得很有美感
最後做個總結,本片若想自許為推裡懸疑之作,我不會想講太難聽的話,畢竟本片至少有那個心,氣氛也拍得還不錯,只是這還是需要一點天份與功力,期待導演多看點推理小說還是韓國片(這部分真的是令我門望塵莫及阿)再出發,至於陳述人性與孤獨方面,別人我不清楚,個人是覺得還挺無感的,對我而言大概要"大逃殺"那種等級才有點fu吧。
即刻短評(滿分5)
劇情: 2 >>掛羊頭賣狗肉,以為是推理劇,結果又是在聊人性
結局: 2 >>所以說,人不要閒著沒事幹
氣氛: 3 >>年輕演員演技明顯青澀到連我這種傢伙都看得出來
推理: 2 >>推裡主要元素是構成了,可惜毫無詭計佈局可言
推薦: 3 >>誠意有餘能力不足,不過還算看看無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