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塔米‧霍格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0/12/30

[內容簡介]

      她應該已經死了才對,她應該是連環殺手的第九個祭品,她體內的生命之火已是餘燼,但在奮力一搏之前,她不准許這絲火光化為煙灰。

  她想要活下去。

  黛娜‧諾蘭是個年輕且前途無量的電視台記者,但這一切在一個連環殺手打算將她加入受害者名單時就澈底改變了。雖然僥倖逃脫,但她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怕的回憶與惡夢折磨,只能回到家鄉,試圖重回正軌,展開新的人生。

  黛娜的可怕遭遇和她返回小鎮的消息重新燃起了警方與媒體對某件懸案的興趣─黛娜的摯友凱西‧格蘭特在高中畢業那年夏天人間蒸發,至今杳無音訊。

  黛娜雖然對深埋已久的真相感到害怕,但仍鼓起勇氣,勉強回顧自己的過去,並在這段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一步步挖掘令人難以置信、驚悚至極的事實真相……

(以上引用自博客來)

--

首先,感謝高寶書版集團提供這次的試讀機會。

我想禮貌性的問候還是得說一聲,即便如此,我還是得先聲明,我的文一向都是秉持著最真實的體驗,不會為了圖免費的書看,就去昧著良心說話,也不會學有些人懂得避重就輕,說不出小說哪方面優劣,倒是很會借題無病呻吟,講些什麼自己看了感同身受的幹話。

--

就直說吧,我看這本書有三個很嚴重的問題,第一,灌水成份極度嚴重,第二,故事本身實在是沒有什麼吸引力,又因為過度灌水顯得很拖沓,收尾也收得青青菜菜,第三,一樣是灌水的問題,因為這本書某種程度在描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心理煎熬與復健的不易,所有很多角色哀嚎的段落,就我看作者的後記有提到,這是他寫這本書的動機之一,有這樣情節安排我能夠理解,但哀嚎真的適度就好,別整本都在哀嚎,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篇幅都在哀嚎了吧。

--

先從第一點說起吧,其實從購書網站提供的幾頁內容連載大概就感受得出來,你若能看完,大概能佩服我怎麼能夠看完整本書四百多頁,這本書的灌水有多嚴重,基本上任何一部小說在看了30頁之內還沒有看到什麼亮眼的地方,在50頁之內還沒有進入主軸,那這本書大概也沒什麼人看得下去了,問題是,這本書看到了將近兩百頁,我都還不知道這本書的主題是啥。

--

我有刻意將這本書的故事發展與頁數做個簡單的筆記,大夥自己看看是不是真的這樣。

0.序幕,描述女主逃出假期殺手的過程。頁7
1.女主在醫院康復期間惆悵,哀嚎,被警察訊問。頁19
2.剛見到家人,失憶,母親與親戚陪伴關心。頁37
3.女主睡醒又在惆悵,哀嚎。頁40
4.去醫院復健,惆悵,哀嚎。頁53
5.回家,惆悵,哀嚎,家門口記者群,見候選人繼父,再繼續惆悵,哀嚎。頁68
6.同上,結尾遇到男主,故意說個很有意思的話。頁87
7.男主初登場,也因為腦殼疼,也在哀嚎,跟父親關係惡劣。頁96
8.繼續創傷症候,惆悵,哀嚎。頁111
9.惡夢,又惆悵,哀嚎,結尾帶出好友失蹤案,以及現正發生的女服務生遭強暴案。頁121
10.描述男主工作被炒,頭痛也在哀嚎。頁131
11.女主復健,夾雜惆悵。頁143
12.初見男二,小鎮副警長,前情人。頁156
13.警方前往訊問遭強暴女服務生,毫無有營養的資訊。頁168
14.女主想起失蹤的好友,又在惆悵,哀嚎。頁180
15.男主找工作,被壞疑是凶手。頁193
16.遇上偵辦好友失蹤案的前警察。頁204

如上,憑印象寫的但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差距,後面我就不再繼續寫了,我只是要表達這個節奏有多拖沓,人物對話有夠沒頭沒腦,警方更是大西瓜,數度看得我超級想撕書,更別說一堆惆悵、哀嚎的敘述,但又想到有答應人家要發心得文才恢復理智。

--

再從第二點說起吧,我想大家應該都同意一件事情,小說,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性,若是不能講一個好故事,又談何要觸發讀者的"me too",況且,對於這本書作者描寫創傷症侯群的文筆,我實在完全無法有共鳴。

不可否認,本書有個還可以的開頭,女主剛逃離「假期殺手」的魔爪,作者也對這個「假期殺手」有不錯的人設建立,譬如說會怎麼玩弄被害者再殺害等等細節,雖然我覺得恐怖片看多了也差不多都那樣,雖然說這個大壞蛋被女主捅死了,但顯然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繼續挖掘,譬如說「假期殺手」是何許人也,為什麼可以長年行惡卻不被警方逮到,女主是怎麼被他盯上的,又還能延伸出怎樣的弦外之音,都是可以做為小說不錯的引線。

--

然而,如你所見,作者完全不知道再寫啥洨,看到了兩百頁我還不知道到底重點是假期殺手,還是好友失蹤案,還是女服務生遭強暴案,當然,也可以讓這三個重點串聯在一起,這樣是最好,問題是這本書要有這麼精明,我就不會這樣說了。

若有想再知道故事細節的,我放個雷線後面寫,真的,幾段話就可以把整本書個故事寫完了。

--

看得出來開頭作者也些企圖心,只是隨著越看越無力到最後,整本書有讓我情節失控,草草收尾的感覺,稍微去google一下作者,Tami Hoag也算是老作家,所以我不會因為一部作品就對她全盤否定(不過也大概沒啥機會再看她的書就是了),強如東野圭吾也有幾本糞作,我個人是這樣猜測,通常職業作家跟出版社都會簽訂出書計劃,所以這部作品正是絕佳示範寫作老手如何灌水騙稿費的高超技術。

不過,話說回來,這本書在亞馬遜有著(4.4/5)的不俗分數,所以說有可能只是我不懂得欣賞也說不定。

 

 


###########################我是雷線#############################

 

 

我知道單憑前面的隻字片語,很多人一定很難get我說的這本書的故事情節有多老套有多無聊,所以我就再直接講這本書的故事在寫些什麼。

簡單幾個重點,女主剛從「假期殺手」的蹂躪下逃生,劫後餘生的她有強烈的創傷症候群,導致部分失憶,且對人有戒心,也有很多女主對於人生的惆悵、害怕、煎熬等情緒描述,可以理解作者的想法是想讓讀者進入女主的心理狀態,但真的花太多篇幅在寫這些了,而且重複性高得嚇人,一開始是同情,後來是越來越反感,覺得你TM又發作了。

--

女主有個愛她的媽媽,幾個關心她的婆婆媽媽,又有一個參議員候選人的繼父,所以繼父會利用她的事情來助選,塑造這個繼父是個小人,書中發展還讓這個繼父牽扯到女主生父的死亡疑雲,以及女主好友失蹤前為啥跟繼父見過一面等嫌疑,來引發一些懸念讓讀者對這個繼父有所戒備,問題是看到最後,繼父既不小人,也跟生父的死沒啥關聯,更跟女主好友的失蹤毫無瓜葛,那我就不懂花那麼多篇幅寫這個人幹嘛,有啦,灌水騙稿費。

--

再說,男主剛登場送披薩到女主家,作者故意寫了女主說出令人震驚的話,「你殺了我最好的朋友」,作者有一套,知道這句話其實很有故事感,可以先斬後奏讓讀者先有即將要進入高潮的準備,問題是沒有,作者讓女主講這樣無厘頭的話,只是想表現出創傷症候群有用字遣詞的障礙,挖哩咧,欺騙讀者感情嗎?

看了兩百多頁,終於大概知道這本書的重點是女主好友的失蹤案,在這途中你必須要容忍很多事情,女主有大量的惆悵跟哀嚎,其中有許多作者寫女主心理狀態的東西很難讓人認同,闢如說她相信自己絕對不會動手傷害別人,但是又說自己卻出手殺了「假期殺手」,這TM什麼想法,一個是蓄意殺人,一個求生自衛,這麼難分清楚的嗎?

--

再說女主初見偵辦好友失蹤案的老警官時,雖然人家看起來風中殘燭,但又要給她寫內心戲,什麼他還是有能力傷害她,他會跑過來狂捶她,他也可以跑過來掐死她,好啦,我懂你又因為創傷症候群又再被害妄想了,膝蓋想也知道這個老人無害,作者大人你講一句他不行了便沒事,還硬要一堆女主心理加生理的緊張敘述,真的啦,灌水也有個適度,這次真的太over了啦。

除此之外,男主也因為莫名頭疼一直邊做事邊哀嚎,還有這本書所有有關警方的段落,問的話都毫無營養且沒頭沒腦,說話還很喜歡繞圈子,感覺自己很幽默似的,所以你也不用期待這本書有什麼推理辦案的情節,沒有什麼佈局,沒有什麼伏筆,沒有什麼轉折,只有女主利用自身優勢(林祖媽創傷症候群啦)硬要問話,問到唯一的線索就是好友曾經跟凶手交往過,然後也不算有什麼突破性的關鍵證據,期間還有一堆沒屁用的線索,譬如說問到繼父曾經幫好友開門讓他進家門,然後凶手就跑出來自爆,以為可以幹掉女主,然後又被戲劇性的幹掉,這本書結束。

--

最後,作者還故意讓女主在事件後有所心情抒發,也算對整本書做個總結,但是我覺得太靠北了,我一定要原文轉載在這,請不要阻止我。

「世界讓我成為一名受害者。我不要聽天由命,我不要逆來順受。我將成為應有的樣子。你也一樣。生活會打擊我們,但我們不必永遠帶著傷疤。若我們彼此扶持,這就不會是慈善工作。這是人性、是友誼。」

臥槽,真是太至理名言,好像你不講我就生活不能自理似的。

--

劇透後就更好總結了,說是一部心理驚悚小說,說真的我完全感受不到,倒是作者信手拈來的無病呻吟滿山滿谷,灌水騙稿費的技術我稍微學到了,要說是一部懸疑小說,作者連一點埋伏筆鋪陳細節的想法也沒有,還用史上最拉基的方式讓凶手現身,光這點我就沒辦法把它看成一部懸疑小說,要說是一部情節小說,人物欠缺角色魅力不說,就這破情節,有點能力的中學生,都能寫得比這個還精采。

最擊敗的是,你TM的這個好友失蹤案跟「假期殺手」到底有啥關係了。

雖然有點OOXX,但畢竟還是看人家免費的書,還是幫人家打個廣告好了。(購書連結高寶書版集團)

 

個人推薦指數:2分(滿分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tleD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