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屋謀殺案 (2).jpg   
  

 作者:Thomas Mauriello

出版社:博雅書屋

出版日期:2011/05/22

 

[內容簡介]

 客廳裡,發現了一位老人的屍體,是他殺?車庫裡,穿著睡衣的女人跟一條狗,離奇死亡?廚房裡,未吃完的早餐跟死去的婦人?從縮小版的犯罪現場,透過你的雙眼,解開這些謎底吧!警察、法醫、鑑識小組人員,面對兇殺現場時,各司其職的工作是什麼?運用怎樣的技巧可以問出口供?看穿現場的疑點?判斷屍體的死因?從六個模擬的犯案現場,一同來享受當偵探的快感吧!

(以上來自博客來)

 



很久沒有挑歐美系的推理書來看了,儘管啟蒙我的第一本推理小說是艾勒里昆恩的超級經典"Y的悲劇",自從看了島田莊司的"占星術殺人魔法"後就回不去了,不過為了可以跟各位聊更多元的推理創作,這期到圖書館借書就隨手挑了這本"娃娃屋謀殺案"來瞧瞧。

會挑這本書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精美的彩色引刷,書薄好消化,內頁居然還有兇殺現場的美勞創作可以欣賞,一看就覺得要價不斐,今天居然能夠免費享受,圖書館果然是個好地方,畢竟跟歐美系推理有點脫鉤了,挑書的理由就變的很表面,不過也幸好真的是免費,我若真花錢買這本書,才真的會吐血。

我不想去引響別人銷售成績,所以話還是講清楚,這本真的是我個人品味、挑錯書看的問題。

"娃娃屋謀殺案"的封面其實寫的很清楚了,CSI探迷必讀經典,"CSI犯罪現場"算是蠻有名的一部的影集,既然如此,這類的重點就是著重在犯罪現場證據的開發與保全,所以在鑑識科學上將會有比較鉅細靡遺的陳述,而本書更是回歸到最基本,模擬六個兇案場景,使用小說的形式,導入一位經驗豐富、觀察入微、思想縝密的探長,而搗蛋鬼的對象則是魯莽的助手,以極為寫實的手法描述探案的經過。

鑑識科學又稱之為法庭科學,檢察官為了強化呈堂證供的堅不可摧,犯罪現場鑑識人員除了積極發現任何不可放過的微物證據,更重要的課題是保全證據,而探長的職責則是運用細膩的心思推敲所有可能發生的細節,本書以場所區分六個單元,實際上則是呈現六種不同的鑑識方法,如第一章客廳的血液鑑識,第二章車庫的屍斑化驗。

寫實是不錯,但是太寫實反而可能是種困擾。

坦白說,這本書我沒看完,雖然為了想跟大家分享讀書心得,而盡力地K書,但真的看完前兩個單元我就放棄了,這種單純著重於現場採證描述的書,對我而言實在是太枯燥、太乏味了,儘管本書還是選擇以推理小說的方式,偵探與關係人的所有陳述存在所以推敲的真相,也有人物之間趣味的對話,以取代完全重案實錄的過度平鋪直述而令人望之卻步,但還是難以改變本書依然是純細節推敲的本質。

就拿第一單元客廳當例子,先有個兇案現場描述,一個獨居老人早上被發報書僮發現死在自宅內,然後開始探長會進來觀察現場,也會請鑑識人員與法醫陪同戡驗,挖~~~看到地上有一攤血跡,怎麼採證怎麼保存多久可驗出結果...巴拉巴拉,地上破碎的檯燈疑似凶器,怎麼採證怎麼保存多久可驗出結果...巴拉巴拉,有沒有目擊證人找來問問再說...巴拉巴拉,報案人嫌疑先行確定或排除原則...巴拉巴拉。

好吧,我承認,以本書作者強大的知識背景作為後盾,所撰寫出來凶案真實的鑑識情況的細節描述,這樣的內容我也是不可能寫得出來,但也不是每個我寫不出來的東西我就要心服口服,況且以本書的情節實際上跟一些鑑識科學的教科書好像根本也什麼兩樣,硬要用小說的方式呈現意義何在,結果第二單元又重新再來一次,整個囫圇吞棗後我就宣告投降,管它後面的單元如何我都不想再看下去了。

本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過度寫實的結果,本書半數以上的結論,也可以說是推論,換句話說,這本書是不一定會有解答的,而且有的推論還有什麼自己摔跤跌死的啦、吃太快噎死的啦,美其言叫寫實,講難聽叫家常,本來就不是很易讀的東西了,結果連結局都這麼銃康自己,是....我跟歐美推理脫鉤太久了,難道近幾年他們比較流行這樣的推理文學嗎?

結果說來說去,這本書的特色還真的是那多餘的美勞創作,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彩色引刷,書薄卻異常難以消化的內容。

從前在網上看到有推理文創團體舉辦一些活動,其中包括犯罪現場的鑑識科學與法醫學等等的知識講座,本來是覺得無法抽空參加而感到惋惜,拜這本書所賜,我得到一個結論,創意與內容才是王道,摻雜些微的專業知識,或許是不錯的催化劑,但過度的賣弄知識只會令人反感,小說畢竟是虛構的故事,我認為讀者想看的,是作者替讀者建構的幻想世界,細膩有人物刻劃,有衝突事件製造高潮。

如果你是個喜歡從犯罪現場推敲細節的讀者,"娃娃屋謀殺案"或許可以考慮,但若想看得是推理小說,就不太推薦啦,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tleD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